古代有哪些技术比现在厉害,为何要花很大代价研究古代的东西?

2023-06-30 10:45:56 来源: 唯有青春与梦想

古代的手工制作技术,在相当多的领域都比现在要“厉害”!现在即使你花“很大代价研究古代的东西”,充其量只是“形似”,离“神似”相差甚远。这种古代的技术实在太多,太杂,相信读者朋友没有那个时间逐一了解,我试将中国的古铜器铸造技术作个简单介绍,并且说明“即使花了很大代价,”你也无法仿造出足以乱真的古铜器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青铜器铭文风格

相信许多网友异口同声的说,现在仿品青铜器实在太多,花上几百、上千元,什么“马踏飞燕”、“葡萄铜镜”、“三朝鼎鬲”都可以快递到手。

但是,在青铜器极其辉煌灿烂的商周、春秋时的1500年中,庄重典雅的礼乐制度已经在青铜器中完全反映了出来。清代《梁同书》对此作了一个结论:“夏尚忠、商尚质、周尚文。”

图片一就是甘肃泾川发现的早周铜器风格的铭文和纹饰。

这件青铜器制作精良,胎壁厚实,给人以凝重、庄严的感觉。纹饰丰富多姿,作风繁缛,显示了鼎盛时期纹饰手法的成熟。

这个时候的铭文字数较多,长篇铭文屡见不鲜,成为我国书法艺术史上重要的作品,它们的内容大多以记事为多,这点很重要,为我们留下宝贵的历史资料。

而且每篇铭文韵律清楚,笔划风格工细典雅,锋露圆润,堪称书法艺术的杰作。

上图的“马踏飞燕”也是出土于甘肃,其精巧别致的造型,立即震惊世界,现在网络上都可以花上几百上千元购到仿品,不能不惊叹我们的模仿能力,当然,这种“模范”通过电脑技术,可以维妙维肖的制作出来,但是,制作铭文的难度实在太大,对于精通金石铭文的藏家,仿品难逃其法眼。

铜器的仿制

铜器仿制,历代都有,而且高手云集。由于铜器的文字记载、祥细的图录也不少,所以仿制品有的是榜样,再加上电脑技术的日新月异,古铜器的仿制没有问题。

但是,有一点是仿家难以逾越的障碍,这就是古铜器在历经千百年的岁月沧桑后,由大自然赐予特殊的锈色。这种锈色,既是文物的价值,也是可靠考证的依据。

说到铜锈,我们的第一想法就是“铜绿”,其实锈色共有五种一一绿、红、蓝、黑、紫五色,或者由这五色混合变化而成的锈色,这一点就考技术了,单凭民间的土办法,只能搞得乌七八黑!

水银加入锡粉,敷在新铜器上抹匀,用毛笔蘸浓醋,调入细硇砂粉再敷,新铜器就会呈蜡茶色,立即放入新汲的井水中,就变成暗茶色。如果你追求纯绿色,不要浸入水中,用新棉布擦几下就可以达到效果。

仿品克星

铜器仿制手法,现在先进的很,购买时稍有不慎,后悔莫及。

传统的鉴别方法就是靠眼看、手摸、耳闻(叩击声)、鼻嗅、舌舐等方法。当然是可以的,对此,你应具备丰富的鉴别能力,和长期实践的经验,否则会适得其反。

而现在的鉴别方法已经依靠科学仪器来说话了,那种“望、闻、问、切”的方法,虽然可以作为参考答案之一,但是用激光测定分析合金成分,如果你的铜器很珍贵,这是一个可靠的好方法。

如果你不具备科学仪器检测条件,也可以尝试用传统的“望、闻、问、切”方法诊断。

先用你的一双慧眼识别,如果锈色与器物互相融合,深浅一致合度,坚实勻净,莹润、自然,则可以认为是天然生成的锈色。如果锈色浮于表面,绿而不莹,表皮锈而己,不润泽,不入你的法眼,这是伪锈。

另外一个办法,把自己的双手搓热,触摸铜器后立即用鼻闻手,如果有铜腥味,那就是“上周”的东西,因为千年古铜器是没有铜腥味的。

结语

鉴定的方法还很多,限于篇幅,不一一介绍,读者用心去品、去品.....

标签:

Copyright   2015-2022 大众家电网版权所有   备案号:豫ICP备20014643号-14   联系邮箱: 905 14 41 07@qq.com